开云官方入口

开云官方入口

导航切换

联系电话:
021-2363457     13957945754

开云官方入口

开云官方入口
当前位置: 开云 > 教学科研 > 师生交流

“艺术史名著译丛”座谈主编范景中:这意味着文明程度越拉越高

作者: 小编 来源: 网络   日期:2023-12-31 09:52

  从意造大观:宋代书法及影响特展、赵无极特展,到近日的赵之谦特展,今年杭州的美术展览屡屡出圈,大众对艺术欣赏的需求越来越高。中国美院教授范景中致力于艺术史研究,近年来主编了“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全景式呈现现代西方艺术史百年面貌。

  12月8日,由何香凝美术馆、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承办的2023“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出版座谈会在上海举行。

  该丛书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主编,涵盖瓦尔堡、潘诺夫斯基、贡布里希等经典艺术史学,至哈斯克尔、迈耶·夏皮罗、阿尔珀蒂等新艺术史学的代表著作约五十种,迄今已出版《论艺术与鉴赏》《美术学院的历史》《造假:艺术与伪造的权术》等图书24种。

  本次出版座谈会邀请了多位艺术人文学科的著名学者、艺术史译者参加,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分别致欢迎辞。

  蔡显良馆长表示,何香凝美术馆以“特色立馆、学术先行”为办馆宗旨,以“何香凝研究为中心,关注女性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兼容并蓄,面向未来”为发展方向。在做好高质量展览的同时,积极举办各类人文学术研究、论坛,支持出版。“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 精选世界一流艺术史家的经典论著约50种,涵盖了众多艺术流派的重要成果。“相信这些译著将为那些对艺术史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带来全新的视野和丰富的思想资源,对中国艺术史学和相关学科产生持续而深入的影响。”

  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在致辞中谈到,这套丛书的出版是学术界和出版界的一件幸事,正如范景中教授在丛书序言中所写:“文明的火种,概言之,核心乃是科学和艺术。对艺术的研究,尤其是对艺术史的研究,说得大胆一些,它代表了一种文明社会中学术研究的水平,学术研究的高卓与平庸即由艺术史显现。”

  “这套丛书的作者都是一流的艺术史家,译者也都是国内艺术史领域的专家学者,翻译是件苦差事,但却是传播文明的最重要方式之一。正是因为有了大家孜孜不倦的专研与付出,我们读者才能有新鲜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的学科才得以不断创新和发展。”

  范景中在讲线年代以来美术史系统的翻译事业,认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系列将美术史著作列入其中,标志了美术史在中国的兴起,逐步成为一门显学。

  关于美术史研究的意义,范老师借用奥维德的一句话作为回答:“吮吸博雅的艺术,让人性优雅,让野性消除。”美术史这门学科在中国蓬勃发展,意味着国人的文明程度越来越高。范老师由衷希望丛书的出版可以推动中华文明的建设。

  8日上午,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陈恒主持了本次座谈会的专家论坛。他从“美商”的层面阐述了丛书的价值和意义,表示这套丛书让大家认识到美术史的重要性。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副编审李本正从个人的翻译经历谈起,谈到翻译外文专著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因此这套丛书的翻译成果足以让人激动;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邵宏将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阐述了美术史翻译中容易产生歧义的例子,表示美术史翻译的精细程度。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杨思梁就丛书译者序和译后序提出建议,并表示审美感是人工智能时代中非常有价值的东西。巽汇XUNWAY中心主任寒碧从丛书序录和书评的角度提出重要建议。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从古物研究的角度提出把丛书的视角转到中国艺术史研究方面。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邓安庆从哲学中“美学”的研究出发,表达了认识与学习美术史的重要性。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新美术》主编万木春从史学的视角谈论美术史发展的过去与将来。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外国哲学研究所所长王俊教授阐释了翻译经典的必要性、艺术和哲学的关系、本丛书在中国学术构建中的意义。

  下午,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副总编辑李彦岑与何香凝美术馆典藏研究部副主任易东华分别主持了翻译论坛,与会专家针对艺术史翻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交流,研讨对国内艺术史译介工作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平从八十年代中国对西方美术史的研究谈起,探讨了美术史翻译的现状和重译的价值。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宏阐释了翻译西方美术史对中国学界研究美术史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杨贤宗以他翻译的《乔托的几何学遗产》和《西方艺术中的文艺复兴与历次复兴》为例,认为这两本书都是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美术史,能够给读者特别的意义。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孔令伟探讨了翻译的学术价值和意义,另从名物学和古物学的视角阐释艺术史学科的研究内涵。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张平主要从美术史翻译的价值、翻译与研究的相互促进、美术史经典著作的传播方式等角度发表感想。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美术史系系主任、副教授郭伟其以《时间的形状》为例,说明了它对艺术史研究的诸多启发。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薛墨分享了个人的翻译心得与翻译面临的考验和困境。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牟春从哲学翻译的视角,分享了翻译的困难之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晓愚从专业、语言、品格三个层面说明了翻译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宁波大学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梅娜芳分享了个人学习美术史的经历,表示学习西方美术史最终目的是为了回馈到对于中国美术史的学习中。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范白丁认为翻译是一种进入研究的方式,是一次不同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对话。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陈研从自身教学经历出发,阐释了翻译和阅读一本好书带来的巨大力量。

  英国独角兽出版集团副社长龚之允认为翻译是一种制造“景”到引导“情”的过程,同时也要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问题,让更多人参与到讨论艺术史的话题中。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讲师罗逍然阐释了翻译精确度的看法,并表达了对未来翻译当代学术出版物的愿景。

  在总结中,何香凝美术馆副馆长程斌表示,这次座谈会的召开意义重大,是“何香凝美术馆·艺术史名著译丛”10年工作的一个里程碑,也坚定了美术馆继续承担知识生产责任的信心;座谈会成果丰硕,各位学者的发言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建议,总结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展望,为后续的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指明了方向。